新闻中心
News Center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还能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加剧,气候变化关系人类生存。各国都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国际上作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并印发了相关的核心文件,要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煤电领域如何减碳、脱碳,实现“净零排放”,是全社会、全能源领域降碳的首要任务,也是重中之重。
煤电是我国减污降碳、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对煤电机组实施了一系列升级改造,包括脱硫脱硝改造、除尘改造、超低排放改造,以及“十四五”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加上同期制造端煤电机组参数的不断提升,伴随落后老小机组的大量关停,特别是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增长有效减缓。
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应用场景等。尽管我国在煤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技术,啃下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这块“难啃的骨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到2025年,首批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到2027年,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度电碳排放较2023年同类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燃气发电碳排放水平。
煤电企业落实《行动方案》也面临重大挑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技术难题、市场化的高成本等。企业层面需要结合设备、资源、技术、场景以及经营、发展状况综合分析,研究提出煤电“三改联动”特别是低碳化改造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建设新型煤电,增强多种功能,创造多维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电市场化程度高,有关优惠政策、专项举措不能像过去一样落实到位。市场层面需要完善碳价和电价传导机制,构建电碳市场协同发展新模式,以引导全社会节能降碳。
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不仅是能源领域的事情,也关乎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方要与煤电企业一起合理分担清洁转型、能源保供所付出的必要代价,理性对待能源电力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过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煤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