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河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人工智能运营中心自10月14日成立以来,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4+5+6+N”人工智能运营体系。该体系专注于感知智能、数据智能、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四大领域,依托样本、算力、模型、平台和装备五大能力要素,全面开展技术追踪、需求统筹、样本管理、模型训练、模型测评和模型应用推广等六项数字化核心业务。这些业务支撑电网建设、设备巡检、营销服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业务场景需求研发和模型能力测评,为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面对11月下旬的大风降温天气时,正定县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对10千伏板厂线进行智能巡检,确保村民冬季取暖用电安全。省级人工智能运营中心推广的全栈式人工智能配电线路智能巡检解决方案已在正定实现整县试点应用,该方案能够辅助运维人员操作无人机进行配电线路采集建模,并精准识别线路及电杆的15种典型缺陷,相较于传统巡检模型,在设备缺陷识别的精度、准确率和召回率方面提升了约20%。
此外,省级人工智能运营中心的数字化成果已扩展至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多个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例如,衡水市桃城区供电公司孙洼供电所员工扈亮利用营销现场作业平台上的计量箱缺陷识别模型,完成了300个在运计量箱的缺陷识别工作。该模型由省级人工智能运营中心与国网河北电力营销中心共同研发,采用大数据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在运计量箱品级评价标准,对已装设建档的计量箱进行缺陷定级。该模型的应用使计量资产的缺陷识别效率提升了25倍,目前已辅助国网河北电力营销专业人员对1700万件计量资产进行定级评价。
省级人工智能运营中心正在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坚,选拔人工智能专业技术骨干,组建软件开发攻坚团队,深入探索电网业务场景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电网生产能力的持续迭代升级。中心正在拓展精准预测、智能仿真等具有电网特色的人工智能业务场景,并充分挖掘时序大模型在电网预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展“电力伏羲”预测大模型的研发训练。这款模型涵盖了电网负荷预测、发电预测、设备状态预测等业务场景,投用后可快速适配各类电网生产业务,相较于“一场景一模型”的方式,能够进一步降低业务开展的时间和人工成本,提升电网预测、预警、预报能力。